武大教授黄钊逝世,是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

发表于2022-05-11 09:01:03 | 30次阅读

据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发布的《讣告》,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,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要奠基者,中国传统思想道德研究领域的重要开拓者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钊先生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2年5月8日14时48分在武汉逝世,享年84岁。

黄钊先生出生于1939年,籍贯湖北黄梅。1961年9月至1966年7月就读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。大学毕业后,黄钊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赴祖国边陲云南,先后执教于云南省东川市第二中学、中共东川市委党校,并于197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2年3月,调入湘潭大学哲学系任教。1987年12月回到母校,在武汉大学政教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。黄钊先生1989年1月晋升副教授,1993年6月晋升教授,1997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。其中,1992年12月至1996年5月任武汉大学原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兼政教系主任。

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,黄钊先生年近半百转入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,他顺应学科发展需要,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对接起来,开辟了“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道德建设”方向,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推进当代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,作出突出贡献。他顾全大局、勇挑重担,积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任务,在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。

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介绍,黄钊先生胸怀高远的学术志向,视学术为生命。数十年来,无论是治史立说,还是治学立论;无论是论文撰写,还是著书立言,黄钊先生都虚怀向道、勤勉探求,数十年来,从参悟先秦原典入手,进而浸润儒、墨、道、法要籍,深研八部子书,立言数百万,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术理路和个性鲜明的学术品质。《帛书<老子>校注析》芟刈草莱,独辟蹊径,广猎博采,被誉为“综核诸家传本,较论异同得失,扬榷古今,慎重裁断”之力作;《道家思想史纲》则史料翔实,网罗面广,评析精当,实具拓荒补白之功;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》深掘中国传统德育思想资源,是“一部唤醒道德自觉、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新著”;《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论》(上下),历经“花甲”到“古稀”,架起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中国德育史研究“思想之桥”,成中国古代德育思想史领域“镇山之石”。此外,黄钊先生还著有《三德教育论纲》《中国道德文化》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纲》《国学与儒道释文化发微》《思想文化建设》等十余部论著,无一不是论史结合,古今贯通,求是导正,继往开来的心血之作,在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黄钊先生2022年3月出版了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》,在逝世前仍以老骥伏枥之志,笔耕不辍,抱病坚持写作,基本完成了重新校注《庄子》的著作书稿,终因病魔无情,竟而成为学术绝笔。

“黄钊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,著作等身,贡献甚大。”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郭齐勇追忆文章提到,黄老师的成名作《帛书老子校注析》所以为学界所看重,因为是书以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《老子》甲、乙本为底本,参校汉代以来多种《老子》文本,作了系统的校订、注释、评析。其突出特点,是对帛书的文献价值作了客观而公允的评价,面对当时学界出现“唯帛是从”之风,黄老师既肯定它对校正今本《老子》具有重大参考价值,也指出其自身的缺陷。他的整理,坚持《道经》在前、《德经》在后的篇序,且参阅今本,对全文予以分章,显示出与各种校注帛书本不同的风格,特别是在纠正帛书的缺失方面,用力甚勤,足见黄老师治学谨严,绝不随波逐流。业师萧萐父先生高度赞扬该书“综覈诸家传本,较论异同得失,扬搉古今,慎重裁断”。这一力作奠定了黄老师在中哲史学界的学术地位。

郭齐勇评价道,黄钊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建构起“中国德育思想史”。把“德育”作为专题来研究,全面系统地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“德育思想史”建构出来,是黄老师了不起的创建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免责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图片文字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       

0/200
留言
暂无留言